新冠病毒可能重命名?世卫定名,台湾却耍小心思(图)

澎湃新闻/观察者网 0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状),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年份,中文意思为“2019年冠状病毒病”。



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新华社记者 陈俊侠 摄


随后不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该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发表于预印服务器bioRxiv的一篇论文中解释说,这个命名强调了新病毒与2003年发现的SARS病毒的相似性。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认为:“没有证实这是(最终)结论命名,我也认为不妥。”他表示,建议中国病毒学会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来讨论此事。

这些命名征求过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了吗?他们对两个命名有何看法?新命名是否会因部分中国科学家的不认同而发生改变?《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科学报》:这些命名征求过中国科学家的意见了吗?

▲ 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德银:

没有征求中国专家或者学会的意见。

《中国科学报》:以往的命名是否会征求相关国家的专家的意见?

▲ 郭德银:

对每一类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都有一个专门小组,叫Study Group,负责这类病毒命名,但冠状病毒研究小组中没有中国大陆的专家。他们好像一般不征求相关国家的意见,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命名)也没有征求意见,中东许多国家也有反对的声音。

《中国科学报》:一般怎么给病毒命名?

▲ 郭德银:

命名有3个层次:疾病命名是WHO决定,病毒分类命名是ICTV决定,病毒的一般俗称是相关病毒专家们决定。

WHO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在瑞士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冠状病毒有很多,这种命名方式将为未来几年参考新的冠状病毒疾病提供一种模式。

“病毒本身由国际病毒学家组织命名,他们将研究病毒的分类。但重要的是给这种人人都在用的疾病起个名字。”

《中国科学报》:您是否认同WHO和ICTV关于疾病和病毒的命名?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教授孙彩军:

对于把引发该疾病的病毒命名为SARS-CoV-2,我是同意的。因为从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序列同源性来说,二者亲缘关系确实可以属于同一大类。

但对于该疾病的命名COVID-19,我持保留意见。一般来说,疾病名称和对应的病原体最好保持一致,这样方便记忆。

例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是SARS-CoV;MERS的病原体是MERS-CoV;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尽管也有少数不一致的,如艾滋病(AIDS)的病毒是HIV。我的建议是为了便于交流和记忆,疾病名称和病毒名称最好保持一致。

▲ 国际系统医学术语(SNOMED)全球管理委员会董事弓孟春:

我支持国内病毒学界专家对这次病原微生物命名的意见。

对病毒的命名应当遵循国际惯例,充分与国际学术界进行沟通,以及体现我国学者针对该病毒的本地工作的成果。

WHO命名的COVID-19,根据了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的全球公共卫生工作中对于疾病相关命名的常用做法。

这个命名方法可以帮助快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新的类型冠状病毒(可能非2019nCoV、SARS-CoV或MERS-CoV)引发的疾病,体现了命名的一致性。

《中国科学报》:您对新病毒命名有什么建议?

▲ 复旦大学教授姜世勃:

我给新型冠状病毒命名的建议是PARS-CoV(肺炎相关的呼吸道综合征),在1月12日投稿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1月14日被拒稿;当天投到《科学》杂志,1月21日被拒稿;1月21日投稿到《自然》,因为一直未答复,我于2月1日要求撤稿。当天改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期刊(CMI),并被接收,2月5日上线。

当时先投NEJM、《科学》、《自然》杂志,是希望若能发在这些最顶级杂志,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会对ICTV产生更大的影响。

2月6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老师联系我,说不太满意PARS-CoV,可否再取一个更合适的名字,投到《病毒学期刊》(Virologica Sinica,VS)。这就是TARS-CoV(传染性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来历。

我很后悔没有在1月2日把这个建议投到VS,或许对ICTV的讨论有所影响。

▲ 郭德银:

目前国内专家比较倾向于TARS-CoV或HARS-CoV,我们还在讨论。也有专家提出叫NCD Coronavirus,也在考虑之中。

《中国科学报》:此次病毒命名还会有变化吗?

▲ 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王耀伟:

我同意SARS-CoV-2这个命名。尽管有人反对,但应该很难改变了。

▲ 姜世勃:

希望能改变,但现在还很难说。一旦其变成了ICTV最后的决定就很难改了。就像关于MERS的命名也是在中东地区抗议了多年,但ICTV不同意修改,大家也就没有办法了。能争取到修改是最好,争取不到也没有办法。

▲ 郭德银:

最后的定名要等ICTV开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应该在今年6月份开会,我们学会在组织国内专家讨论,然后会写一个提议给ICTV的有关专家。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中国科学家要给病毒建议新的名字?

▲ 郭德银:

有很多原因。一个病毒的名字必须代表它的特点。如果是代号或者阿拉伯数字,不能充分展示这个病毒的特点。如果是SARS-COV-2,也容易和以前的SARS病毒弄乱,理解上会有误导。

比如一开始WHO定名的2019-nCoV,没有特点,媒体和公众包括一些科学期刊日常不使用,例如《自然》《科学》等评论仍有文章在使用“武汉肺炎”或“武汉病毒”,这对中国人不公。

从病毒命名和专业角度看,需要有一个有特点、容易记忆,专家和社会公众都能真正易于使用的名字。

背景梳理:新冠状病毒经历过的名字

1月31日,世卫组织在官方推特上将新型冠状病毒暂命名为2019-nCoV;

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时,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CP),病毒名沿用2019-nCoV;

1月12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教授姜世勃建议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肺炎相关的呼吸道综合征(pneumonia-associated respiratory syndrome,PARS-CoV),先后向多家杂志投稿失败,最终于2月5日在线发表于CMI;

2月9日,姜世勃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在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的Virologica Sinica(VS)杂志上发文,建议将2019-nCoV改名为 “传染性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Ttransmissibl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简称TARS-CoV)。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新冠病毒肺炎疾病的正式名字COVID-19;随后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


世卫组织定名疫情,台当局却耍小心思



世界卫生组织(WHO)11日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然而台湾当局却耍起小心思,仍然坚持使用“武汉肺炎”的说法,号称“与国际接轨”、“方便理解”。

WHO总干事谭德塞在11日的发布会上解释,字母CO代表“冠状”,字母VI代表“病毒”,字母D代表疾病,数字19代表发现时间为2019年。他强调命名必须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是污名化的名称,“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

据“中央社”12日报道,台当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检测应变官、“疾病管制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传染病在台湾的正式称谓是“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但这9个字对于民众来说“太长”、“太难记”。为与国际接轨,“方便民众理解”且遵循习惯,仍将简称“武汉肺炎”,并建议媒体沿用。



台当局“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左)与陆委会主任陈明通(右) 图自:“中时电子报”


此外,“指挥中心”还“甩锅”WHO,称后者先前命名为“2019-nCoV”,如今又说“COVID-19”一改再改。

事实上,WHO在1月30日宣布的“2019-nCoV”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暂时命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关于病毒的最终命名是“SARS-CoV-2”。而这次的“COVID-19”是指病毒引发的疾病名,因此两者并不涉及“一改再改”。

而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长权10日更说,在防治疫情问题上,台湾要“跟着美国政策走,不要听WHO的建议”。

其实,除了使用“武汉肺炎”这类带地域歧视的用词外,台当局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两岸间制造隔阂甚至鼓吹“态度”小动作已经昭然若揭。除了禁止口罩网购寄给大陆外,台当局自2月10日起关闭大小三通,被批“假防疫、真政治”。

从2月11日至12日的24小时内,针对陆配子女防疫期间的入台政策,台当局24小时内4次改口,被网友批评“双标”。

湖北省台办12日当天介绍,由于台当局以种种借口阻挠拖延东航运送台胞返乡,目前近千名需返乡台胞被迫继续滞留在湖北各地。他们呼吁民进党当局,少些政治操弄,多些人道关怀。

此前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世界卫生组织涉台问题表示:我们会继续为台湾地区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获取有关疫情防控信息做出安排,但绝不允许借机搞“台独”。我们奉劝民进党当局立即停止在世卫组织涉台问题上的政治盘算和政治操弄。“以疫谋独”是绝不会得逞的。

台专家以“台北”名义参加WHO会议?外交部:政治操弄,令人不齿



昨天(1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强调,我们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并透露,根据中方同世卫组织达成的安排,中方已复告世卫组织,同意台湾地区医疗卫生专家以个人名义参加2月11日-12日的论坛。

之所以作出这一回应,是因为台当局又借世界卫生组织(WHO)加戏,炒作所谓以“台北”名义参加,在岛内民众的健康议题上做起了政治文章,“令人不齿”。

2月11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据台湾《联合报》2月11日报道,台当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监测应变官”庄人祥当天上午声称,有关台湾专家参与WHO讨论新冠肺炎的会议,经向世卫提交人选后,目前决议台湾将有两位专家参与。

但因世卫已请专家填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参与者。也因为本次会议属闭门会议,不会在线转播,专家也仅能就会议内容向“疾管署”给予相关意见,不会对外说明会议内容。

而在与会头衔上,庄人祥宣称此次会以“台北”(Taipei)身份出席。该机构“执行官”周志浩也炒作称,已以“Taipei”名义提交专家名单。

11日中午,台媒还发布报道:对于传出台湾专家将以“台北”名义与会,台当局外务部门发言人欧江安称,名称仍与WHO沟通当中。

不仅如此,10日,蔡英文叫嚣称,“在线”参与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持续争取,希望以“实质”参与为目标。

直到11日晚,台当局才不再模棱两可,混淆视听,就名称问题称得知在线登入会议系统时,只需填写英文姓名及电邮地址,无需填写参与名称。会议系统出现的在线与会专家,也只列出专家姓名。

至此,台当局才结束了对于岛内专家参与这次WHO活动的政治炒作。

尽管蔡英文当局自欺欺人地宣称,此次是其与WHO“直接”沟通做成的安排。但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1日早就所谓台方系以“台北”名义参加的传言表示,台湾参与世卫组织技术性活动,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经过协商作出安排并经中方同意。根据中方同世卫组织达成的安排,中方已复告世卫组织,同意台湾地区医疗卫生专家以个人名义参加此次论坛。民进党当局借这个问题做政治文章,搞政治操弄,令人不齿。

耿爽强调,我们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及时主动向台湾地区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以及在大陆确诊的台胞信息。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疫情发生以来台当局第一次借WHO“加戏”。

1月30日,意大利以新型冠状病毒为由暂停了飞往中国内地 、香港和台湾的航班。而WHO总干事谭德塞当天曾强调,目前没必要采取限制国际旅行和贸易的措施。

可台当局思来想去,还是盯上了WHO,解释了一番意大利民航局是根据卫生部建议,意大利卫生部则是参照WHO信息作出的决定,而WHO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后,宣称这一“错误”误导意大利卫生部门有此决定。

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意大利对往来台湾航班的禁令时重申,WHO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台湾参与WHO等国际组织活动,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两岸协商作出安排。

她同时强调,台湾地区能够及时获取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台湾地区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也能够及时向世卫组织通报。这些安排都确保了无论是岛内还是国际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台湾地区均可及时有效应对。

而在7日的记者会上,关于台湾有关部门称大陆向世卫组织提供涉台疫情信息是错误的,华春莹更是反问道,大陆向世卫组织通报的数据信息,均以台湾地区通报的数据信息为准。如有错误,恐怕是台湾地区故意误报。

她还奉劝美方和台湾岛内的一些人,停止以疫情为借口的政治炒作和政治化操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0086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