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东京奥运会该怎么办?若取消,日本血亏(组图)

凤凰体育 0

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然严峻,此刻提笔,总觉五味杂陈。



曾记得911、非典乃至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的沙尘暴,我都写了文章,讨论自然灾害、战争和人为灾难等境况对体育的影响。所以,今天上午有个朋友在微信里问我:“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您动笔没?”

梳理人类历史和体育演进的关系,总少不了各种灾害和意外事件的侵扰。



从奥运会126年的短暂历史看,原定于1908年在意大利罗马的第四届奥运会因为1906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被迫转到伦敦。两次世界大战使得1916、1940、1944年三届奥运会被迫取消,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因为“黑九月组织”劫持和杀害以色列运动员和教练员被迫中断一天。此后的奥运会和冬奥会虽然没有被取消或被迫中断,但各种纷扰也不少。游行示威、恐怖事件等就曾冲击过至少三届奥运会。



世界杯的历史也并非一帆风顺,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外围赛引发的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之间的足球战争尽人皆知。不过,世界杯也有坚挺的时候,1985年9月,墨西哥发生8.1级大地震,国际足联最终没有更换主办权,支持墨西哥主办世界杯。

此外,飓风、台风、火山爆发、海啸这些自然灾害没少侵扰各种赛会制赛事和职业联赛赛事。2003年九、十月间原定在中国举办的第四届女足世界杯被迫因为非典疫情而转移到美国举办。



眼前爆发的这场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体育的影响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我国的职业足球和篮球、排球联赛等被迫推迟,全国冬季运动会显然无法如期举办,原来三月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被迫推迟一年,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原本安排上半年在中国举办的赛事大概率要取消,包括少数奥运会项目的资格赛。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还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测试赛赛季,北京冬奥组委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大年初二就结束假期。大约半年后的东京奥运会能否如期举办,也是一些中国奥运迷关注的问题。不过,笔者在世界奥运迷的一个著名论坛(https://totallympics.com/)看到有人发帖讨论“Sport Events in China cancelled due to Coronavirus outbreak”,响应者100多人,提到一些比赛受到疫情影响的事实。不过该论坛的东京奥运会专题中尚未见有人讨论奥运会与疫情的关系。

这些日子很多经济学家在讨论疫情对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影响,甚至有电影业损失一百亿的精准数字推测,但涉及体育赛事的讨论罕见。其实,在当前线上生活和数字经济比例越来越高的特殊情境下,大规模人群聚集的体育赛事受到的影响不比某些专家专门讨论的行业要小。





拿奥运会来说,一届奥运会一般要聚集10500名运动员和5000名注册教练和运动员保障人员,还有30000名以上记者、10万名以上各种嘉宾(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七家主要接待公司外加可口可乐公司所接待的嘉宾人数达到了118300人),现场观众人次一般也在1000万左右。这种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在和平年代是其他任何活动都难以媲美的。所以,奥运会一般会有从注册、接待、电力供应到场馆建设、交通安排、语言服务,再到媒体服务、志愿者管理等五花八门的60多个业务口,冬奥会的业务口也接近 60个,涉及的人、财、物、场所、信息、规划异常复杂。可以说,奥运会看似是一次国际体育赛事,其复杂性、专业化和精细度是任何其他大型的嘉年华难以比拟的。也正因如此,奥运会一般提前7年就确定主办城市和日期,留下大量的时间来筹办。如果举办期内遭遇疫情,对于奥运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幸奥运会迄今还没有遭此厄运。



笔者试图从最新版《奥林匹克宪章》中寻求奥运会万一遭受意外时的处理办法。结果没有找到直接的相关条文,只是在“责任——奥运会组织的撤销”条款中看到了两条比较粗略的表述:

第一条:“国家(地区)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和主办城市对于组织和举办奥运会有关的单独或共同签署的全部承诺承担共同和分别的责任,但不包括组织和举办该届奥运会的财务责任,此项责任完全由主办城市和奥运会组委会共同和分别承担。”

第二条:“如果不遵守《奥林匹克宪章》或国际奥委会其它规定或指示,或者违背国家(地区)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或者主办城市应尽的义务,国际奥委会有权在任何时候立即撤销主办城市、奥运会组委会和国家(地区)奥委会对奥运会的组织,并且此等撤销不影响国际奥委会就其因此遭受的损失获得赔偿。”

在这两条的最后,国际奥委会分别强调了两点:一是国际奥委会不对组织和举办奥运会承担任何财务责任。二是即便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取消,任何主体“均无权向国际奥委会请求任何形式的赔偿。”

可以看出,即便任何一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或异地举办,国际奥委会都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是其多年来形成的强势地位和自我优先观念的产物。对于任何想要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来说,必须有这种风险意识和心理准备。



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及这些年来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冬奥会主办城市选择的一种模式的变化。为了强化对未来奥运会主办城市选择这一任务,国际奥委会现在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委员会——The Future Host Commission,并且在选择主办城市时不再笼统地进行打分,而是格外注意风险的规避。对安全、安保的格外重视和对遗产和可持续问题的高度关注,就是其即时风险意识和长期风险观念的强化。因此,无风险、零风险、可靠、安全、令人放心、全力保障等语词就高频率地出现在一些申办城市的书面文本和口头文字中。然而,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看,事实上有“风险”是常态,做好“管理”才是关键。换句话说,奥运会千头万绪、繁琐庞杂,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要建立预警、响应、协调、评估、反馈等机制,方能做到临乱不惊、处变自如。



2019年,世界上著名的体育营销智库sportcal的统计体系显示,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筹办国际体育赛事系数最高的国家,这意味着从现在到2023年前后,中国将接纳大量的国际性综合或单项赛事。综合性赛事的复杂性自不待言,单项赛事其实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必须全方位保障,一个业务口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赛事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

疫情可以让我们检视很多问题。同样对体育赛事管理者来说,疫情同样提示我们:试图行政化大包大揽,是很难将国际赛事办好的。必须坚持专业化管理、国际化运营、社会化动员,方能达成赛事申办时的初衷:完善基础设施和促进城市更新、加强形象传播并留下永续遗产……

对于是否举办国际大型赛事,一直存在多方观点。有人认为应该停止,也有人认为不应该。事实上,2011年中国已做出了审慎接纳国家大型赛事的决策。惟愿眼下的这场疫情应对中的经验教训能再次提示我们的赛事组织者:专业化意味着不能做什么,社会化意味着应该做什么,国际化意味着必须做什么!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洞悉规律和世界体育文明之后的敬畏精神。



体育赛事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昂扬生命价值和积极生活态度的承载体。巴赫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通过体育服务人类的生活哲学,我们既然选择拥抱奥林匹克和国际体育赛事,有什么理由不从这场疫情中生发起趋向世界文明的敬畏之心呢?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971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