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舆论两重天 面对重大肺炎疫情中国进步了吗(图)

多维新闻 0

一场以武汉为中心扩散开来的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开年飞出的第一只“黑天鹅”。而以武汉肺炎作为一面镜子,的确已经照出了中国从庙堂到江湖方方面面的问题,防火墙内的批评浪潮更是此起彼伏。比较而言,防火墙外反倒是对中国官方这一次的紧急应对不乏赞赏。北京时间1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谭德赛即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及时有力的举措,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华南海鲜市场被认为是这次重大肺炎疫情的源头。(AFP)


31日凌晨,世卫组织再次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与此同时,在WHO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也坦言:WHO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十分有信心,也相信中国有能力尽早控制疫情。WHO同时呼吁,各国没有必要中断与中国的贸易和进出,不建议对中国进行旅游和贸易限制,并希望所有国家能秉承这个原则。WHO委员会充分认可中国方面的努力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

一边是中国国内的汹涌而来的怒火和批评,一边却是防火墙外的赞赏,究竟该如何辩证地理解内外舆论的两重天,相较于17年前的SARS,中国官方这一次的应对究竟“进步”了吗?

新型病毒认定加速


不得不说,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到官方认定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用了仅仅一个月有余。这样的速度,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法国传染病学家英国传染病学专家法勒(Jeremy Farrar)提到,SARS后中国内地大幅改革了防疫机制,“人们需要明白,即便使用了最新科技,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追踪这样一种新型病毒,其实相当困难”。

1月20日下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举行的记者会上,也提到了追踪过程的难度,因为“认知这样一个新发的病有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科学过程。我们有各方证据,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病毒也在变,病毒在适应环境,在适应人类。”

而诸多迹象表明,追踪这样一种新型病毒实际所用的时间,可能远早于官方公布的时间。因为1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经发表了一篇题为“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的文章。文章研究团队由中国疾控中心领衔,作者中还有北京地坛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机构。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为论文通讯作者之一。文中明确写道,“通过对武汉新型肺炎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乙型冠状病毒属病毒,它成为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科中的第七个成员。”

虽然这其中不乏争议,比如科研人员优先发表论文而错过最佳防疫窗口期,前期在是否人传人问题上存在的瞒报、误报等,但争议之外,依然不可否认中国在认定一种新型病毒时的进步。1月29日发表的第二篇“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文章,虽然引发了内地舆情沸腾,但不得不说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覆盖400多个病例的分析,是相当不容易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随后亦称,该文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回顾17年前的SARS,同样是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在追踪和认定上所花的时间以及经历的波折,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彼时,当非典型肺炎已经在中国肆虐了四个多月,由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牵头的卫生部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才宣布一项决定,成立“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研究联合攻关组”,因为隐藏在病魔背后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一众病原学专家、医学界还是一脸茫然,期间还闹了一场“病原体就是衣原体”的乌龙。

而在“联合攻关组”成立三天后的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正式宣布,一种人类过去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正是SARS的病原。世卫组织正式将此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而此时距离中国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已经过去了五个月。

信息公开在变化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很多人会质疑官方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毕竟2003年的SARS殷鉴不远,不少人对于中共官方长期以来的信息管控也积怨颇深,于是一时间恐慌很快变成愤怒,恐慌是对于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而愤怒对准的则是其中可能存在的人为因素。

不可否认,在前期确实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而且8个医务人员因第一时间将疫情定为SARS还被简单粗暴地定为“造谣者”,但随着疫情管控工作从地方转入中央,信息的公开也在变化。

习近平20日的批示中明确提到,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强调,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对缓报、瞒报、漏报的要严肃追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合作。

说到关键是也要做到,而就这些天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在做。比如在及时公开透明发布防控信息方面,不仅各省份有定期的记者通报会,而且主流媒体亦在进行24小时滚动播报,按照“小汤山模式”新建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甚至“直播”动工现场,4,000万网民“云监工”。可以说,从病毒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到病例的及时通报,再到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以及各地防控措施,都在向公众公开。



参照小汤山模式兴建的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新华社)

在严肃追责缓报、瞒报、漏报方面,也是动作不断。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的公告》。公告中提到,“对涉及缓报、瞒报、漏报疫情,落实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重要问题线索,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直接派员进行督查。”4天后的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对表现突出的,要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的,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

雷霆大动作下,不少官员应声倒下,第一时间被问责。比如首个被问责的天津厅官王增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严重失职失责,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留党察看二年,由天津市监委给予其政务撤职处分。此后,湖北不少官员亦被处分问责,其中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的,便是“一问三不知”的湖北黄冈卫健委主任唐志红。湖北之外,亦是如此,比如在山东,莱芜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众经由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到位,被全区通报批评。

而对于社会关切的问题,今次的回应速度也很快,比如湖北红十字会风波,再如中国科研人员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争议,尤其是唐志红被免职,速度之快更是创了新纪录,网友纷纷感慨“太快了”、“秒回”。

以上,去罗列中国今次在应对肺炎疫情时的“进步”,并不是要否定或是忽略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甚至是退步,而是希冀最大限度看到这场疫情风暴的全貌,包括对中国变化的掌握。不足甚至退步的地方,还是有很多,比如地方上积重难返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红十字会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中国社会总体上科学启蒙的不足,等等。

面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情绪的宣泄是容易的,真的难的,是如何真正吸取这一次的教训,如何在整个国家按下暂停键的危机关头集体反思,反思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反思自以为无所不能的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反思中国的下一步如何才能走得更坚定、更久远。

经济或受冲击 中国高层直面敏感问题


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截至2月2日24时,中国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全境新增确诊病例2,829例,新增死亡病例57例,累计确诊病例17,205例,死亡病例361例,共152,700人接受医学观察。



武汉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是否有严重影响,还有待观察。(Reuters)

为防疫抗疫,中国高层连续举行多场新闻发布会。2月3日,包括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内的六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聚焦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

针对有记者提问,武汉肺炎疫情是否影响未来的中国经济,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湖北武汉出现的物资告急问题,官方指,截至2月2日24时,协调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5.45万件,运抵13.12件,N95口罩发货13.36万件,目前运抵13万个,全自动红外检测仪发货82台,运抵62台。

另外,核酸检测试剂产能已恢复,至2月1日,日产量已达77.3万人份,相当于疑似患病者的40倍。

对于运往湖北的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官方强调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对于坐地起价发“疫情财”的情况,官方称要露头就打、坚决打击。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会议,要求各地确保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会议特别指,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疫情防控物资需要是重中之重。

李克强主持的会议强调,要加快湖北医院和床位建设,弥补湖北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缺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机构要解决重点医用防控物资生产运输遇到的问题。“所有紧缺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

稍早前的一天(2月1日),李克强赴应对疫情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了解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调度和保障情况。

另外,中国工信部于1月29日召开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驻企特派员部署会议,向15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派出驻企特派员,监督物资的统一调拨。会议要求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调用中央统一调拨的重点应急防控物资。

同日,李克强主持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各地要组织医用防护服、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统一接受和分配境内外捐赠;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

对于口罩等物资,中国工信部2月2日回应称,目前全境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左右。

截至2月1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达2万件。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能1,500台,手持式产能每天15,000台。



截至2月1日24时,全境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已抵达11.7万件;N95口罩发货13.4万只,已抵达13.1万多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发送18.8万个,已运抵11万个。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1月24日至30日7天内共进口口罩5,600多万只,其中1月30日当天进口量超过2,000万只。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924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