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多想反攻大陆?原子弹都挡不住!(组图)

军武次位面 0



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他人

台海局势从来都是军迷们关心的话题,今天的两岸军力对比已经是一边倒了,“解放台湾岛,活捉林志玲”成了流行的调侃语。但如果把时间调回到二十多年前的1996年,那时的解放军可远没有现在这般气定神闲,装备捉襟见肘,战备长期欠账,虽然把对岸吓个半死,最终也只能收手。



不过,如果把历史再往前回溯二三十年,就会发现,1996年好歹还是大陆处于攻势,而那时两岸的攻守似乎是倒过来的。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陆虽然也有“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但实际上大部分军力主要部署在北方,要么用来打朝鲜战争,要么用来对付更加可怕的北极熊,而真正叫喊着要渡海进攻,并且还积极付诸实施的,却是困守于台湾岛上的蒋介石。



以台湾弹丸之地为基础,要达成“反攻大陆”,就如同格鲁吉亚要吞下俄罗斯一样,怎么看也是极其渺茫的事情,但蒋介石的后半辈子却一直在为此奋斗,这又是为什么呢?

自从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尽失,土崩瓦解。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势,蒋介石打算借鉴抗战的经验再来一次苦撑待变,固守西南地区,等待美国援助,不行再退守海南和台湾。结果,西南、西北被解放军迅速攻克,海南岛也没守住,缩到台湾岛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蒋绝对没想到,自己会输的那么快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日据时期日本把台湾作为战争基地、原料基地来建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甚至比大陆还好,有海峡作为屏障,没有现代化的海空军,就无法越海进攻。早在1946年10月,蒋介石参加台湾光复一周年活动,就在考察之后表示:“只要有了台湾,共产党就无奈我何!”



▲中国台湾岛

1949年6月21日,蒋介石在台北召开一场历时七天的军事会议,成立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首次提出了“反攻”的口号,还制定了“半年整训,一年反攻,三年成功”的时间表,同时台湾也被确定为“复兴基地”。



▲准备乘船撤退的国民党军

注意,这个口号是“反攻”,还不是“反攻大陆”,因为当时国民党还没有被完全逐出大陆地区。而且,这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蒋介石自己也承认,喊口号是“为坚定大家的意志,指示大家努力的目标和进度”。

空洞的口号并没有什么用,兵败,还是一样的如山倒。到了1949年底,国民党方面全部迁至台湾,500万军队,撤退到台湾的只有50万左右。一片风雨飘摇中,“代总统”跑到美国不回来了,蒋介石再次登上前台,又成为“总统”。“复职”后的蒋介石,将反攻的时间表进行了调整——

“一年整训,二年反攻,扫荡共匪,三年成功……从现在起,少则三年,多至五年,要来达到我们消灭共匪,复兴中华民国的目的……最迟亦要在五年之内,实现我们恢复中华民国”。



在1952年10月10日的国民党七大上,“反攻复国”被写进国民党的党纲——“反攻大陆”从此成为蒋介石统治台湾时期的核心导向。关于“反攻”,蒋介石提出了三种方式——

“第一,是迫不及待,不问美国同意与否,我们自动的单独的来反攻大陆。第二,是等到世界大战开始,与美国并肩作战。第三,是在获得美国的赞助与支持之下,对大陆发动反攻。”

蒋介石认为,第一种“最为主动勇敢”,但“是冒险的打算”,是孤注一掷的下策。第二种最好,但要等到“世界大战”爆发,鬼知道要等到哪一年。第三种才是“一条最可能的道路”。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实施第三种方案呢?蒋介石认为,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行——

1. 自身准备充分。

2. 大陆内部出现矛盾。

3. 国际形势有利。

“反攻大陆”成为“国策”后,1954年11月1日,国民党组织了“光复大陆设计研究会”,主官为陈诚,委员则达到了接近两千人的规模。主要工作当然就是研究如何“光复大陆”,甚至还考虑到了“光复”之后的各种问题(想的好认真好长远……)。



迁台初期,在美国弃蒋的大局面下,国民党秘密组织了“圆山军官训练团”(也就是“白团”),聘请了一批旧日军军官,最多时达83人,训练了四千七百多名军官。这些旧日军给台湾带来了义务兵制和预官制度,郝柏村就是由“白团”训练出来的。

只是这点人马实在不足大用,在五十年代,所谓“反攻”,多是在东南沿海的小规模袭扰,偶有进攻南日岛那样的大动作。



▲蒋介石打算派往朝鲜的,正是著名谣言

“中国52军血战诺曼底”中的52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转而开始支持国民党,蒋介石觉得机会来了——虽然准备不大充分,但国际形势有利啊!而且大陆还有很多匪患、特务和国民党残军尚未肃清,算是有“内部矛盾”,条件集齐了至少两个,开搞!

于是,国民党一面宣传“世界上反共国家全部怒吼起来了”、“反攻大陆光复神州的时机,就要成熟了”,要“大陆同胞准备接应反攻”。另一面向美国表示,要派出52军3.3万人的兵力“驰援韩国”,打算借美国之力从东北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



在美国看来,这是个非常愚蠢的建议,中情局进行了评估后,对此表示否定,蒋介石只好大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患了恐共症,自找苦吃”。朝鲜战争的结果是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美国也要忌惮三分,蒋介石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954年,艾森豪威尔稍稍改变了一下杜鲁门的政策,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要“放蒋出笼”,但并不要蒋“反攻大陆”,只是支持他在东南沿海以袭扰的方式来达到牵制大陆的目的,避免美国被拉下水。因此,条约规定“凡由两缔约国双方共同努力与贡献所产生之军事单位,未经共同协议,不将其调离第六条所述各领土(台湾和澎湖)至足以实现减低此等领土可能保卫之程度”。



▲两蒋时期游行队伍中的女兵

简而言之,就是国民党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美国的同意才能实施——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蒋介石连台湾都呆不下去,签下这样的“不平等条约”,也只能忍了。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大好机会貌似又有了——大陆因为“大跃进”而陷入空前困难之中,与苏联的关系也破裂了,不仅每月平均有数千人逃往香港,苏联还在新疆策动了数万边民外逃,美国因为介入越战而更加反共。



▲蒋介石的“领袖”形象无处不在

蒋介石的三个条件,似乎又具备了。于是,1961年4月1日,在台北县三峡镇(新北市三峡区),“国光作业室”被建立起来。“国光作业室”是总揽“反攻”全局的部门,陆海空三军还各有次级部门——陆军叫“光华作业室”,海军叫“启明作业室”,空军叫“擎天作业室”。

如果反攻顺利,进入扩大战果的第二阶段后,这些作业室还要改名,陆军——“成功作业室”和“武汉作业室”,海军——“曙明作业室”和“龙腾作业室”,空军——“九霄作业室”和“大勇作业室”(空降作战),每个阶段的方案都计划到师一级。



▲在福建晋江覆鼎山地区进行空降作战的要图

以“国光一号”为例,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建立滩头阵地,动用一个陆战师,在厦门择地突袭登陆;第二阶段是建立前进基地,根据后续部队的情况,计划动用8个步兵师,在30天内占领泉州至漳浦地区;第三阶段是建立攻势基地,大体是攻取漳平、龙岩后,或攻南平,或梅县、兴宁、潮汕,或先攻取南平再攻梅县等地,预计共动用14-16个师,在登陆90天内完成。

然而,只要稍微捋一捋各种要素,就会发现,实现“反攻大陆”,实在是难于登天。

首先,要拿下大陆,只占领一个厦门,甚至占领福建广东也是不够的,上岸之后怎么打,后勤怎么解决,兵力不够怎么办,都是大问题。按蒋介石的设想,一旦登陆成功,就要以“三角形战术”打开局面,要三天占领一个港口,五天拿下一个机场……这实在是太天真了。



其次,财政上窟窿太大。以小小的台湾,要提供支撑攻打大陆的战争费用,把血抽干都办不到。事实上,国民党早就开征了“临时国防特别税捐”,台湾人民平均要缴纳四分之一的收入充为军费,这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但即便如此,要满足如此浩大的军事行动,台湾地区能提供的财政也是杯水车薪。



▲用于“反攻大陆”的特种部队

“副总统”陈诚就曾表示,国军就算登陆成功,最多坚持六个月,如果补给及时,顶多再坚持三个月。当然,这个问题蒋介石也想到了,他的对策是“以战养战”,占领一个地方就想办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支持战争。

然而,这还是想当然的办法。对面的共产党又不是傻子,难道会等着你来“以战养战”?只需要来个坚壁清野,“国军”就会连根鸡毛也捞不到。况且,解放军面对曾经的手下败将,可能连坚壁清野也用不上。



▲教打枪可以,反攻滴不行

第三,美国不支持。美国援助蒋介石,是要利用台湾来牵制大陆,而非助蒋反攻,因为这会把美国拖进一个比朝鲜战争更大的泥潭,而美国的主要对手是苏联,战略重心在欧洲,犯不着在东亚为蒋介石火中取栗,陷进另一个无底洞。所以,蒋介石要仰仗美国的援助,美国又不许他反攻,双方又合作又斗争,关系颇为微妙。



▲第五任美军顾问团团长

陆军少将戴伦(Chester A. Dahlen)

美军顾问团长期驻扎台湾,除了人员训练,装备培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看住国民党方面,使之不能轻举妄动。实际上,“国光计划室”一开始运作,美军顾问团便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有了察觉,并准确判断出这就是蒋介石要自行反攻大陆的征兆。

1961年7月上旬,第五任美军顾问团团长戴伦在一次酒会上就当面质问“参谋总长”彭孟辑,为什么空降团和陆战队不按年度计划训练,为什么兵工厂日夜加班修理武器?



于是,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国民党一面要准备对付大陆,一面还要对付既讨厌又离不了的美国人。

在公开场合,国民党军政大员众口一词,概不承认“国光作业室”的存在,而美国人又不信这一套,对国民党和军队的监视更加严密了——数次派出直升机侦察“国光”的营房;每周都要清点两栖战车(LVT)的数量,甚至堵在隐蔽坑道口,要求解释用途;第七舰队严密监视向外岛运送补给的台湾舰艇;联合演习时,美军顾问要亲自登舰随行监视,以防蒋介石借演习之名突然转向,跑去“反攻大陆”。



第四,大陆有了核武器。1964年,中情局驻台北办事处处长克莱恩告知蒋介石,大陆已经拥有了30枚核弹,而对付台湾只要一半就够了(其实是吓蒋介石的)。对此,蒋介石显示出他的固执——

“我们可以不管美国人对我反攻的态度如何,我们应该主动创造有利形势,不能坐以待毙,如果等到美国人同意我们反攻,这是不可能的!”看来,蒋介石的反攻之心,真是连原子弹都挡不住啊!



▲台湾伞兵,装备不错

只是……没用啊

为了让美国人消除疑虑,同意反攻,蒋介石承诺,美国只需负责航渡时的护航,不需要出动地面部队,更无需核武器,而且“国军”上岸后将首先攻占西南五省,将“中共和北越隔离开来”,有利于美国的越战。然而,他得到的答复是——

“美国不认为与中共的全面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政策是,既要遏制中共,又要避免与中共进行全面战争……”



▲唯一敢于直言进谏的将军还被发配了

其实,美国人的反对不仅是因为“反攻”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反攻”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美国人明白,国民党军的将军们只要不是傻到家,自然同样明白,但“领袖”要固执己见,还大权独揽,谁敢发杂音?“陆军总司令”罗列就对蒋介石说了实话,下场是被踢出军队,提前到“中国磷业公司”养老去了。

不过,比部下和美国人更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实和对手。

1965年,反攻的准备达到了高峰,蒋介石甚至下令从日本采购了充足的血浆,但许多现实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在澎湖举行的“腾海二号”登陆演习中,一公里多的海上距离,因为有风浪,花了45分钟才走完,七成士兵严重晕船,登陆后无法作战,在左营外海的登陆演习中,更是被海浪直接打翻了五辆两栖车,数十人溺亡。



▲八六海战中被击沉的章江号

8月6日,按照“国光作业室”的规划,国民党三军来了一次小规模的联合实战——以海军的“章江”和“剑门”运送陆军的特战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前往东山岛实施渗透侦察。结果,两舰刚一出发就被解放军觉察,被对岸的鱼雷艇打了一个守株待兔,经过五小时的夜战,两舰被击沉,“剑门”号舰长被活捉,两百多名官兵死亡。



▲被击沉的剑门号

可笑的是,本该提供空中支援的空军,因为“擎天作业室”忘了提交计划而对此一无所知,等到两舰在海上挨打,呼叫支援时,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一通手忙脚乱之后,等到战机飞临交战海域,“章江”和“剑门”早已被送进了海底……



▲被击沉的临淮舰

五个月后的乌坵海战(崇武以东海战)中,解放军的护卫艇和鱼雷艇干掉了比自身大得多的“临淮”号,同行的“山海”号则是扔下同僚就跑路了……就连这种小号的作战都完不成,连对岸的小艇也打不过,配合还如此生疏,把全台湾五六十万军队全部押上会是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电影《军中乐园》再现了“反共救国”

时期的台湾和金门

这两次海战直接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醒脑效果远比美军顾问的监视和部下的劝阻给力,他终于痛苦地认识到,“打回老家去”终究只是镜花水月,永远也不可能了。

虽然口头上依然要叫喊着“反攻大陆”,但实际上“国光作业室”开始被缩编和闲置,再往后,随着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国际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方面日益孤立,反攻之事渐渐不再提起。



▲时过境迁,金门岛上的遗迹

已经成了热门旅游景点

实际上,大陆方面对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反攻”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警惕,更有充足的准备,在情报方面更是直接宣判了“国光计划”的死刑。

曾任“光明作业室”主任的王河肃认为,“若无美国的武器装备和经济支援,以当时台湾的能力与大陆对抗,其成功率为几,不难获知”。曾任“启明作业室”主任的吴文义少将则表示,“在作业期间最感困难的事,是计划所用兵力后,支援作战的能力感到不足”。

据前“海军总司令”叶昌桐回忆,“国光计划”被列为最高机密,瞒着美国人,瞒着自己人,瞒着老百姓,唯独瞒不过共产党,经常是才开过会的方案,第二天就被大陆的广播全部说出来了,所谓的绝密都到了这地步,要是当真干了,那绝对是给解放军送上了一份大大的礼包。



▲遍布台湾的蒋介石雕像现在被集中于

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雕塑纪念公园

他的时代结束了

虽然从军事角度看,蒋介石的反攻计划只能落个笑柄,但在政治方面,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讲,却也并非完全无益。

可以料想,如果老蒋真的只是甘心当个台湾王,过过安稳日子,混吃等死,台独的氛围和势力,恐怕要比今天厉害百倍千倍,和平统一的难度就更不知道要大多少了。对于蒋介石来讲,无视现实条件,自视为大国领袖,只有棋子的命,却有棋手的心,难免落个悲剧结局,倒是蒋经国更加务实,踏踏实实搞经营,反倒成就了台湾的经济奇迹。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可供遐想的空间很多。最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蒋介石真的头脑发热,突破了美国的限制,完全不顾现实条件,举全台之力发动了“反攻”……今天还用得着去活捉林志玲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897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