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医疗费用投入 中国排名垫底”的真相(图)

观察者网 0

前几天,手机某微信群中收到所谓“良知报”名为《世界各国医疗费用投入排名!中国数据你想不到》的文章。该文一开头就例举我国GDP总量第二,军力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各种高技术武器、航天太空技术世界第三的实力,提出要在此大背景下“看看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到底在世界上排在什么水平呢?”的问题。

接下来此文根据各国医疗费用占GDP的百分比数据(以下简称为“指数”),分档列出了145个国家的清单,并提示读者和作者“一起来找找中国排在第几吧!”

不出意料,中国果然出现在清单的最后。

让读者注目中国排名垫底还不算,更撩拨人们神经的是每个档次之间刺眼的词语。例如,首档结束,作者就感叹:“第一档次,有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法国等等,也有发展中国家,古巴,东帝汶等。中国不在这个档次啊!”

特别提示最高档次清单中还有古巴、东帝汶等发展中国家,明显是在嗤笑强大中国却名列最低档次末梢,还不如这些发展中小国、穷国。

第二档次结尾,作者再次感叹:“属于第二档次的国家比较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当然也有个别大发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但还是没有中国在内啊!”

到了末档尾的“145 中国4.6 ”这行右面,作者加上了“☜”这个手型指向符号,并紧接着嘲讽式地说道:“亲,我在这呢!!!”

在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惊叹号,其无比强烈的愤慨心情跃然而出,这也就不难看出其推出此文的目的究竟何在。

那么,145国指数排名清单中,中国倒数第一,真的反映中国很不重视民众的医疗卫生保障吗?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真的如这个排名那样世界倒数第一吗?

问题是即使同样的指数,对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国家大小又很不相同的国家来说,其实际涵义还是很不相同的。

如果一定要用投入大小来表达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那么就不应该只看指数,而更应该看按指数折算出的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大小。

好吧,先看一看所谓指数大于10的第一档部分发展中国家按指数折算出来的的医疗卫生费用大小:

第一档世界第7基里巴斯指数12.2,折算的结果是:2009年人均GDP1311美元*12.2%=159.9美元。

第一档世界第3利比里亚指数13.2,折算的结果是:2009年人均GDP470美元*13.2%=62.0美元。

第一档世界第4塞拉利昂指数13.1,折算的结果是:2009年人均GDP391美元*13.1%=51.2美元。

更为搞笑的指数高达全世界第五的布隆迪,折算的结果居然是:2009年人均GDP212美元*13.1%=27.8美元。

那么处于第三档最末的中国如何呢?

按其指数4.6折算的结果是:2009年人均GDP3832美元*4.6%=176.3美元。就是说按指数145国排名倒数第一中国的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竟然是指数排名世界第五布隆迪的6.34倍!事实上,如果布隆迪把当年GDP的大半比如75%投入到医疗卫生上去,那还只是106美元,还远远低于当年中国的176.3美元啊!

实际上,如果按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大小排名,中国不是倒数第一的第145名,而是第99名!排在中国后面46个国家中人均GDP60多美元以下的还有28个国家。

其实,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只是平均,套用很多网民在讨论平均数、中位数问题常常使用的一句话就是“我被平均了”!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私人医疗机构非常发达,例如美国、印度等,他们就是用钱把人们分成三六九等,用严格的分级预约制度直接扼杀了底层百姓及时看病、看好病的权利,从而“成功”地把公认的世界性医疗难题给“摆平”了。在那样的国家里,有钱人对低水平的公立医院根本不屑一顾,而是热衷于高水平、豪华的私立医院。因此大多数医疗卫生费用实际是花在富人身上的。

而中国显然不一样,设立很低的门槛,用有限的资源尽量惠及最大多数的包括弱势的群体,即使低保户也可以及时到全国最好的医院看病。虽然这种公平正义的政策,在社会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充分、人口众多、流动性巨大、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和流弊,但在现阶段这些问题其实还是很难避免的代价和“成长中的烦恼”。

这样看来,还是应该选择医疗卫生费用投入产生最终效果的观察窗口来进一步比较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得科学和贴切。

如果说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大小及其政策导向和效率发挥,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医疗保障的有效性和保障性,那么人均预期寿命就是衡量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大小及其有效性的“温度表”。

显然,与其观察医疗卫生费用投入指数或者费用大小本身,还不如观察国家间人均GDP及其直接影响下的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来判断各国医疗卫生费用投入效果的好坏优劣。

以下主要是G7国家和中美之间的数据分析和对比:

(下面国家右侧括号内数字从左到右分别是指数、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人均预期寿命)

例如,美国2009年指数16.2,按其折算,人均医疗卫生费用高达7630.2美元,远远超过G7的日本(8.3,3394.7美元,83.8岁)、意大利(9.5,3515美元,83.5岁)、法国(11.7,4687.2美元,82.7岁)、加拿大(10.9,4447.2美元,82.1岁)、英国(9.3,3580.5美元,81.6岁)和德国(14,4712.1美元,81.1岁)。

然而美国200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8.4岁,花了更多的钱,得到的结果却比同等发达的国家差不少。

中国2009年指数是4.6,人均医疗卫生费用179.3美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5岁。2018年指数上升到6.2,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7岁(始终步步高)。

而美国2009年指数是16.2,人均医疗卫生费用7630.2美元,人均预期寿命是78.4岁,接下来在最高不超过78.8岁上下波动,从2015年开始不断微微下跌到2017年的78.5,勉强高于2009年的0.1岁。

就是说,中国以远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投入(2009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美国的2.3%)却取得了逼近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有力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投入的高效率和高水平。

中美更具体地对比一下:

2009年,中国在183个国家指数排名中,按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排名是第112名,按人均预期寿命排名算名列第75名,排名差是+37。

2009年,美国在183个国家指数排名中,按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排名是第1名,按人均预期寿命排名算名列第33名,排名差是-33。

2015年,世界各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指数排名远超第二的冠军美国,预测预期寿命是世界第8位(82.8岁),实际寿命却是78.7岁,实际比预测预期寿命低4岁,预期寿命与人均GDP世界排名差异竟然是负32!

2015年,世界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处于中下水平的中国,预测预期寿命是73.3岁,实际人均预期寿命是76岁,实际比预测预期寿命高2.7岁,预期寿命与人均GDP世界排名差异是正14。

(以上涉及中美对比的2015年数据来源于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发表于观察者网的文章《GDP增长对提升中国人幸福感有多重要?》 )

除了中美对比的例子,其实还有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很能说明问题。就是新加坡。其2009年指数3.9,你不要看错哦,确实是3.9!比中国的4.6还要小0.5!可是人家2009年人均预期寿命高达81.5岁!当然,人家2009年人均GDP也高达38900美元,人均医疗费用是1517.1美元,虽然只是美国当年7630.2美元的不到五分之一(19.9%),然而人均预期寿命却高出美国当年78.3岁的整整2.2岁!应该注意到,人口预期寿命基点越高,把它发展上去就越困难,所以是不能小看这个2.2岁数字的。

这样一讲,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此文145国清单中没有新加坡?

原来此文是抄袭于2013年天涯论坛发表的名为“ceiet”网民的“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排行榜(转载)”帖子,这是一个183个国家指数排名的清单。


而且在抄袭时,故意截止于排名145位的中国,把远低于中国的第164名新加坡生生割掉了,还连带割掉了其余37个国家!

不这样做,让读者看到发达的新加坡指数远低于中国,那怎么办?那岂不是极大可能降低了他的蒙骗性?

顺便说明一下,网民“ceiet”2013年6月2日发表的原文是客观介绍这个排名的,既没有分档次,也没有发“感叹”。虽然仅仅列出指数可能会误导读者,但毕竟没有后来抄袭、裂解的那种故意和恶意。

网民“ceiet”在文后说明:“1.以2006-2009四年的数据计算。2.部分国家数据暂缺,未纳入排名”。

因为原文所列清单各国指数是以2006-2009四年的数据计算的,所以本文分析例举涉及的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大多均以2009年为准。采纳的数据来自网上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相关表格,相关的排名次序是将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后自动筛选后得出的。参见见文后反映部分相关数据的附图: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724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