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发现150本存折 父亲瞒不住了 说出真相(组图)

北青网 0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超 记者 韩秋 曹锋 摄影摄像 见习记者 郑芮)女儿在家收拾衣柜,无意间打开一个小木箱,发现里面竟满满当当地摆放着150多本存折!女儿一阵窃喜:“哇,老爸,原来咱家这么有钱啊!”爸爸却说,这不是他们家的钱,而是村民们委托他存钱用来代扣电费的……




最近,一篇女儿讲述爸爸故事的文章,在江苏扬州感动了许多人。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位父亲,就是国网扬州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周维忠。农村老人们常把养老钱看得比命都重,却都放心交给他保管。这背后,是他30多年为村民无私服务凝结下来的深厚情义。“信任二字值千金,我感到很幸福!”周维忠说。

村民们的“流动银行”

2020年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周维忠与妻子一起到镇上采购年货,不是为自己家,而是为他平时服务的仪征沿江村的孤寡老人、贫困村民们。在他的包里,还放着一张银行的排号单,以及多本存折。





这一趟路,周维忠身负多重任务:先去几户即将欠费的村民家里,告知他们代扣电费的存折余额不足;然后再到银行排号帮村民存钱,因为办理业务的人多,排队需要一个多小时;用这段等待的时间到街上买年货,准备一会儿送给村里的几位贫困老人。

“我几乎每天都要跑银行。”周维忠告诉记者,“排队半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有时候要排一个多小时,的确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比起他们自己来银行存钱,还是方便得多了。”

周维忠口中的“他们”,指的是沿江村150多户“特殊”的村民。这里面有许多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也不会骑车,从村里到仪征镇上办事,有的要用掉半天时间甚至更长。150多户村民主动把用来代扣电费的存折或银行卡交给周维忠保管,快欠费时,周维忠就上门收钱,然后带到银行存好。



150多个账户,里面至少有20万元存款。为了方便使用,村民甚至把密码也交给周维忠来设置。他的女儿周莉儿说,爸爸就是村民们的“流动银行”。对这个说法,周维忠很是自豪:“信任二字值千金,我感到很幸福!”

为垫付电费曾向银行贷款

帮村民们代缴电费,周维忠记得,是起源于2010年。当时,60多岁的周本来在村里做粮食加工,他去城区镇上缴电费的那天,村民们就没办法加工粮食。周维忠主动提出帮忙,减轻他的负担。周本来二话没说就把存折交给了周维忠。

从此以后,周维忠看到前往镇上有困难的村民,都会主动提出来帮忙。一传十,十传百,沿江村全村有1300多户,到了2011年,已经有超过700户村民把代扣电费的存折或银行卡交给周维忠。每次每户至少给他500元现金,多的好几千,每年周维忠经手的钱达到100多万元,而他从没出过差错。每一次代收款时,他都主动提出写张收条时,村民们都一一拒绝。大家的理由都一样,周维忠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据了解,有时村民不在家,电费又急着要缴,周维忠只好自己垫付。手上现钱不够,他甚至为此从银行办理过小额贷款。



近5年,用手机缴电费的人多了,周维忠手里的存折数量慢慢减少到150多本。“就算只剩下最后一本,也会把这份工作继续做下去。”周维忠说。

可贵品质让女儿受用一生

51岁的周维忠,做一名农电工已有30多个年头。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他曾编织“国家有电费减免政策”的谎言,自掏腰包垫付电费,20多年来他悄然垫付的电费已超过13万元。他帮助一户残障家庭的故事,还被搬上央视,感动了无数人。



周维忠曾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省劳模等荣誉,最近又荣获“最美国网人”称号。“只要真心对老百姓好,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一定会感受得到,一定会拥护我们的工作。”周维忠对记者说。

“2019年4月30日,我结婚了,结婚前一个晚上爸爸对我说,‘小莉,明天你要嫁人了,可我连个像样的嫁妆都没给你准备,你怨我吗?’我摇摇头。老爸,你给我的已经很多了,心存善念、知足常乐、懂得感恩、不计得失,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让我受用一生。”在讲述爸爸周维忠的文章中,周莉写道,“奶奶常说爸爸憨。憨,敢字下面一颗心,如果说做一时好事,靠的是果敢的品性,那么做一辈子好事,靠的就是一颗善良博大的心。”

采访中,村里很多人这样评价周维忠:他的手机号码是全村1300多户村民的爱心热线,24小时随叫随到,多少次睡梦中或是刚端起饭碗,接到电话立马奔出去。他的服务事项早已突破了设备检修、应急抢修等电工范畴,延伸到了村民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延伸到了交通维修、环境保护、调解纠纷等事务。

“爸爸51岁了,但他从来都没离开过沿江村,因为这1300多户村民都是他离不开的亲人。”周莉对记者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720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