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给山东博物馆题名 因字迹潦草常遭恶搞(组图)

老黄说史 0

郭沫若给山东博物馆题名,因字形怪异常遭网友恶搞,专家:换匾!故宫神武门“故宫博物院”五个字出自何人之手?有两个版本!




博物院(馆)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之地。比如近些天被推上热搜的“故宫博物院”,就是有着近600年华夏记忆的精神圣地。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这座宫殿作为最高统治中心的地位被剔除。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授意摄政内阁修改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逼迫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于此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在1925年的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作为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单位,单位题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她就像是一张名片,不可轻慢、随意的。“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始,也请人题写了院名,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名是五个颜体大字。

正是因为这一块牌匾的亮相,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才说“一块牌匾昭告了紫禁城的新身份和名称”,那么,“故宫博物院”的第一块匾额是出自何人手笔呢?



“故宫博物院”匾额上这五个大字,是出自时任清室善委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的李煜瀛之手。据相关记载,就在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日子正式确定下来的前几天,李煜瀛先生在故宫文书科内粘连丈余黄毛边纸铺于地上,用大抓笔半跪著书写了“故宫博物院”这五个气势磅礴的大字。

1966年及以后的几年里,作为封建毒草的故宫曾被关闭。李煜瀛为故宫博物院题与的院匾也被摘除,用纸包裹后,还写上了“血泪宫”来控诉它的罪恶史。如今“故宫博物院”的院匾,是1971年7月重新开放时更换的,是出自另一位大家的手笔——郭沫若。



郭沫若题匾的“故宫博物院”也是取法于颜体,但是掺杂了太多个性化的东西进去,显得少了几分雄浑,倒多了几分文人气。不过,“故宫博物院”这块牌匾是难得的佳作,字体古拙又不失灵动,雄浑中显出些俊逸,堪称郭沫若先生诸多题字中的代表作之一。



纵观全国各地的博物院(馆),其题名都是非常大气、令人赏心悦目的。比如中国最早创建、跻身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以及老黄单位左近的“河南博物院”等等,其题名都很“亲民”。





但是,即使学识素养深厚如郭沫若这样的大家,也有“走神”的时候,比如,他后来给“山东博物馆”所题写的馆名,因为潦草变形,而常常被人误读。





长期以来,不断地引起了人们不菲的联想,甚至恶搞,难以启齿的不雅版本,层出不穷,如“山东情妇馆”、“山东情妇报”、“心系情妇波”等等。这一“说法”借助网络广泛传播,严重地影响了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形象。



书法大家的郭沫若为何犯如此低级错误呢?原来,是我们错怪郭老了,“山东博物馆”那几个确是郭老所写,但他并不是专门山东博物馆题写馆名的,“山东博物馆”几个字只是从他给山东博物馆的题词中截取的,属于随手的急就体。



为此,山东的有关专家提出,山东是素有历史文化强省的圣地,庄严的山东博物馆是展示辉煌文明的平台,匾额则是这一神圣建筑的文化明珠,具有画龙点睛的标识作用。但是,当前的山东博物馆匾额题字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符合政府公共正体匾额的文字规范。



山东作为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于是,有人建议山东博物馆选用书圣王羲之字体,集成正体匾额,既接地气又和众美,庄严高致。

无独有偶,与“山东博物馆”情况相近的,还有郭沫若给“陕西历史博物馆”题写的馆名,其中的“博”字因过于潦草,也会让人产生不健康的联想。





看来,郭老对“情”之一字,也是情有独衷啊!按说,陕西作为历史文物大省,这样的低级错误本该也是可以避免的,不知什么原因,却被人忽视了。书法作品可以任性,但是,正规题名,还得要心观众能看明白为佳。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39719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